涓涓 发表于 2013-7-15 18:52:44

永远的老师

永远的老师陆秀娟    张玉清老师回来了。    自小学分别至今已四十年有余,张老师返城也有三十多年了。在知青们纷纷回访的身影中,也曾寻寻觅觅不见其人,同学们相聚时,曾经无数次地议论,无数次地盼望,偶有联系的同学也曾发出过邀请。皆因张老师工作忙没时间,退休后服侍年迈有病的老母亲,终不曾回来过。    这次相见竟事先毫无消息,突然接到同学电话说张老师回来了,邀约到某地相聚。心中忐忑着,不知见面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实话说,对于张老师,不是一点消息没有,这么多年知青们来来往往,我也曾打听过,并真的得到过张老师的电话。但迟疑着,终究没敢打通这个电话。毕竟年代太久远了。而且,而且小时候,我长得小黑又瘦,典型的丑小鸭,又因为家里穷,穿着也是最普通不过,更没有什么特长,自忖没有什么能值得老师记住我的地方。如果电话打通,老师无论如何想不起有过我这么个学生,那么无论我曾经多么地喜欢这个老师,也难免尴尬。还是相见不如思念吧!    内心迟疑着,脚步却匆匆。终于还是见面了。张老师面色红润,皮肤细腻,眼角含笑,还是那么亲切。我刚刚喊出一声:“张老师”。张老师立刻叫出我的名字:“陆秀娟”。我惊讶了一下,完全出乎意外。但一想,也许同学提前介绍了能够到场的人,张老师总能猜出个大概,毕竟我还是那么黑没变。不一会,同学们陆陆续续地到齐了。令我惊讶的是,每进来一个人,张老师都第一时间呼出其名。大家兴奋了,激动了,抢着说小时候的事。有一些细节,老师居然比我们记得还清楚。张教师说起我是三年级下学期转学来的,她当时问我数学学到哪了,语文学到哪了,我说出第几页第几课,表述清楚,她非常高兴,心中暗喜,转来个好学生。我惊讶于老师对我的评价。其实,我学习并不好,从小偏科,转到张老师班上后,考试时我数学得了99分,语文98分。那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数学成绩超过语文。    大家共同回忆着张老师给我们念《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时的情景,当老师念到哽咽时,我们也偷偷掉泪,小小心灵,体会着什么叫感动。    当回忆告一段落,大家开始纷纷倾诉分别后的生活。老师简单介绍了返城后的经历, 虽然语气轻松,但我们知道,那过程绝不轻松。    话题不时地变换,一会是小时,一会是别后,一会是城里,一会是农场,大家争着抢着说着,谁的话也不会落地。言语中,我们听出老师返城后过得也不容易,但她很乐观,她说:下过乡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吃苦,什么工作都难不倒。对于在农场时的那段艰苦生活,张老师充满着感恩的心理,提起每一个人都是思念、感激。甚至当初伤害过她的人,她也说:“那个年代就那样,批我白专典型,也是形势所逼。”对于返城后的工作经历,张老师说得不多,但我们看得出,张老师的率真、耿直、善良、富于正义感,没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浑身散发着“正能量”。    短暂的相聚很快结束,张老师走时我也没能去相送。发个信息,祝福老师。很快收到回信:“感谢命运让我们成为师生,让我有了一生骄傲和快乐的资本。谢谢你们!”读着读着,心一阵感动,眼泪悄然滑落。我飞快地按动手机键盘:“谢谢您——我永远的老师!期待着下次见面!”

老土豆 发表于 2013-7-15 19:32:13


张玉清河吴学琴在四连小学校
左起第二的女孩是名山学校的郭老师


吴卫东 发表于 2013-7-16 13:01:30

本帖最后由 吴卫东 于 2013-7-16 13:03 编辑

       涓涓老师的老师张玉清老师看到涓涓老师的这篇回忆老师的文章,一定会为自己知青时代做老师时教育培养过涓涓老师这样的好学生而倍感骄傲和自豪。一定会为自己当老师时曾经的学生涓涓老师在自己也做了老师之后还念念不忘自己的老师而感动。老师怀念老师,老师感谢老师。老师为老师感动,老师为老师自豪。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7-16 14:52:27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7-16 15:17 编辑

涓涓此文情深意切,字里行间流流露出的师生情谊,真挚感人。也许是因为涓涓后来也当了老师,她以学生和教师的双重体悟来写自己的老师,因此全篇文章不仅有学生感念恩师之情,同时亦蕴含着一种园丁情怀,红烛精神,情感抒发深切自然,所以特别能打动人心。
读了涓涓的文章,我很自然地想起一首充满深情的歌《长大后我成了你》,特将歌词抄录于下: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
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
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
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
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
你总喜欢把我,高高举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
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
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吴家云 发表于 2013-7-16 17:09:55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7-16 14: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涓涓此文情深意切,字里行间流流露出的师生情谊,真挚感人。也许是因为涓涓后来也当了老师,她以学生和教 ...
感人的师生情结,永远留在美好的记忆里。

沙钝 发表于 2013-7-16 17:56:40

      涓涓的文章使我再次回忆老团部学校曾经的日子。
      团部后撤以后,老团部学校也就消失了。当老团部学校的教室里又开始有学生的读书声以后,是张玉清和吴学勤二位老师首先正式调来与我一同工作,从此,老团部学校老师的队伍进入三人时代,以后这支队伍又不断壮大起来。
       张玉清确实是一位很有教学天赋的老师。她说话幽默风趣,管理学生也很有一套办法。所以她带的班级学生纪律好、学习好,一个班级交给她带可以很放心,她和吴学勤一直是老团部学校一、二年级最优秀的老师。在她的身边,经常有一群小孩围着她,正像歌里所唱的“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孩子们喜欢听她讲各种有趣的故事和小笑话,她的肚子里也真有那么多的东西,不仅吸引着学生,有时也逗得老师们哈哈大笑。
       记得有一次,学校老师领着学生到附近生产队劳动,休息时,张老师的“故事枕头”又打开了,讲着讲着,在她周围不仅围上了学生、老师,甚至生产队的其他人也听得入迷了。休息时间到了,大家还恋恋不舍,不愿走开。
       张玉清以她特有的魅力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有好几位学生撰文回忆她),也受到老师们的欢迎。那时,老团部学校的老师们团结、活泼、工作勤奋,大家在一起工作、生活很愉快。那段时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后来我走了以后,据说有的领导说她是“白专道路”,被下放到连队去了,我听说了以后实在是无法理解,为她不平!但她自己却对此很坦然(如上文所说),可见她心胸开阔,她用她幽默风趣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经历,我想,这也正是她特有风格的体现。
       前两次去北京见到她,她说话还是那么风趣、逗人。

(说明:上面说到她们二位是“正式”调到老团部学校,那是因为在这之前,还有二位从宣传队下到机修连,临时到老团部学校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女老师,她们是:张瑜、邵丽萍)

颜逸卿 发表于 2013-7-18 17:05:40

    一篇《我永远的老师!》,悠悠师生之情,沉浮字里行间,读来感人至深。    在这个匆匆的世界里,一个握手、一次相聚或是一个短暂的寒暄,都是一种难得的温馨和惬意。

涓涓 发表于 2013-7-20 16:12:25

    谢谢老土豆贴上一图片,让我们看到年轻时的张老师!
    吴卫东大哥的帖子如绕口令一般!哈哈!谢谢哦!
    王校长,听说您最近要回来.欢迎回学校来指导工作哦!
    吴家芸大姐每每关注我的帖子,谢谢您哦!
    沙老师您好!张玉清老师回来没少提到您.谢谢您的补充回忆!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又见以可亲可敬的张老师!
    谢谢颜老师!谢谢您一直以来的关注和鼓励!向您问好!

张念胜 发表于 2013-7-21 06:26:51

    师生情深,令人感动!
   从照片上看,好像还有郑武军老师一同去名山的吧?
   

涓涓 发表于 2013-7-22 15:58:14

张念胜 发表于 2013-7-21 06: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师生情深,令人感动!
   从照片上看,好像还有郑武军老师一同去名山的吧?

张念胜老师好!您现在身体好吗?谢谢您的关注!
是的,郑老师也回来了.还有裴老师.
听说过段时间俞老师和左老师要回来.另外,王国荣校长也要回来.您不回来吗?我们现在搬到新教学楼了.欢迎回来看看!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永远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