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豆 发表于 2013-6-3 11:05:30

王晓萍--万里杨帆路正长

转自《北大荒网》 http://www.chinabdh.com/bdhzx/bdhyw/articleshow.aspx?id=376867万里杨帆路正长——来自名山农场的报道发布时间: 2011年11月09日 04:23:46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罗永占 王晓萍
      今年夏秋季节,一批批知青重回故里,当他们踏上名山农场这块土地时,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几十年的时间匆匆而过,不变的是那山、那水和老乡淳朴的音容笑貌;变化的是那地、那房、那些几乎铭刻在他们记忆中的许多印象。由此,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他们昔日用汗水、泪水和心血浇灌过的土地,似乎变得不认识了。界江明珠绽异彩   在知青过去工作、生活过的连队,那些低矮的房屋已经不见了,一栋栋水稻育秧大棚整齐地排列在营区旧址。北京知青魏坚今年8月和夫人回到农场,他们曾经在农场九连工作生活过,此次回来,听说这里90%的职工已经在场部购买了楼房,秋收结束后就要搬家了,他们放弃场部的宾馆不住,非要到原来的师傅家住几天。他们深深怀念过去,怀念着昔日热乎乎的火炕和热热闹闹的生活。师傅自豪地对他们说:“抓紧时间在我这老屋住几天吧,明年再回来,就要到我家楼里去住了。”      农场实施城镇化战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名山农场,这条路走过来,却是那样的艰难和崎岖。名山农场人多地少,26万亩耕地高低不平,过去,这里的种植业以旱田为主,场部基础建设比较落后。2009年,叶舒华从依兰农场调到名山农场任场长,如何实现农场的跨越发展?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      今年7月,哈尔滨知青、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窦忠强再次回到农场。窦教授虽然离开农场30余年,但他时刻都在关注家乡的变化,并为家乡办了许多实事。这次回来,看到农场在短短3年时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禁十分惊讶,他问叶舒华:“2008年我回来时,场部还像一个大屯子,可是现在已经有了现代化城镇的雏形,就凭农场现有的资源状况和经济条件,这一步你是怎么迈过来的?”      叶舒华指着眼前正在施工的住宅小区对窦教授说:“一个企业、一个地方必须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但是发展不能等,如果等到条件都具备了再干,那就晚了,我们的责任就是创造条件,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发展,否则就是无所作为。这3年,在城市化道路上我们靠自筹、引资和借贷等方式,每年平均以5万余平方米的建设规模向前推进。”      除了想方设法压缩各项开支,用省下来的钱搞建设以外,名山农场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这3年,叶舒华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跑,有时一天往返哈尔滨一个来回。很多时候,叶舒华都是在车上办公,在车上吃药。他认为,农场的城镇建设就是在和时间赛跑,错过了时间,就错过了当前的大好机遇,必须争分夺秒。他用省下来的钱和争取来的资金搞公益性建设,利用开发商的投资搞住宅楼建设。2009年,农场场直社区办公楼改造完成,成为宝泉岭管理局各农场社区中最好的办公场所,这是叶舒华来农场后的第一项工程。去年,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的学校新教学楼当年建设当年使用。欧式风格的教学楼宏伟气派,是目前农场建设标准、品位和档次最高的建筑。叶舒华说:“最好的建筑、最好的条件当然要留给孩子。”这一年,名华园改造完成,场直居民有了美观舒适的健身、娱乐场所。廉租楼建设交付使用,困难职工圆了一生都不敢做的梦,高高兴兴地住进了楼房。今年,新客运站、医院的扩容、住宅楼外立墙面改造、名山大街延长整容等项工程顺利竣工。从2009年至2011年,农场场部楼房建设面积达17.3万平方米,楼房化率达82.8%。2010、2011两年,农场在总局、管理局党委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争取到项目资金4142.7万元。叶舒华说:“我们要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每一分钱,把钱花在刀刃上。”在城镇建设上,他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档次设计、高质量建设”的建设理念。“名雅”、“惠丰”等高标准住宅小区各有特点,各有风格,街道、小区全部实现景观化,场部犹如一颗璀璨的界江明珠,镶嵌在黑龙江的南岸。万顷良田稻花香      借贷问题,是企业发展最关键的问题。窦教授望着眼前拔地而起的楼群,略有担心地问:“以你们的资源条件,借贷的资金靠什么能力偿还?”叶舒华胸有成竹地说:“这个问题,在我们城镇建设刚起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谋划了。企业的困难,必须通过发展的手段来解决。今年,随着城镇建设规模的基本成型,农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也初步显现,农场资金状况不断优化。”窦教授跟着叶舒华来到场部边缘的水稻田,过去自己下乡时在农场从未见过水稻,如今,一片片水田像一块块翠绿的画布铺展在一望无际的田野,3年间,水稻已经成为了名山农场的主栽作物。提起旱改水,叶舒华感到肩上的担子并不比城镇建设轻松。      过去,名山农场旱田作物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近年来,旱田种植户认为种旱田省力省钱,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许多种植户宁肯抱残守缺也不愿意改种水田。由于他们不断加大对旱田机械设备的投入,使旱改水的难度越来越大。2009年,农场旱改水刚刚起步的时候,叶舒华逐个作业站、逐个地号现场踏查耕地状况,现场为旱改水的农户解决问题。各作业站管理人员还将能改水田的好地都让给种植户改种水田,大大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今年,农场又新改水田6.9万亩,水田种植面积实现历史性突破。   张英坤是北京市名山农场知青联谊会的秘书长。今年秋季,当他看到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惊讶地问叶舒华:“我们当时下乡时之所以没有种植水稻,就是因为气候和农场的地势,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叶舒华说:“气候现在已不是问题,垦区寒地水稻种植技术目前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最难的是农场的地势问题。我们的思路是:凡是能种水稻的都改成水田,不适合种植的创造条件也要改种水稻。”看着张英昆疑惑的眼神,叶舒华问:“你是不是认为我们这样做违背了自然规律?”张英昆笑着点点头。叶舒华说:“我们目前改水田的难度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壤沙化,再一个是土地不平。这两种情况我们都有办法解决,对沙化程度较轻的土地,改完水田后沉降一两年就不会漏水了;对不平整的土地,可采取土地整理的办法解决。”随后,他们来到位于黑龙江边的江萝灌区渠首。透过车窗,沿途田野里的庄稼已经收获完毕,来年的生产准备也已经结束,在第二、三作业站地里,一排大型推土机正在紧张地作业,这是农场投资9700余万元进行的土地整理项目第一期工程。叶舒华兴奋地说:“今年农场的水稻长势是历史上少有的,每公顷平均产量8.8吨。我们现在种水田的条件越来越好了,江萝灌区建成之后,可以利用黑龙江水灌溉,土地整理项目竣工后有4337公顷耕地可改种水田。”创新理念促发展      今年5月,楚卫国到名山农场任党委书记,报到的时候,正值农场插秧季节。他在各作业区调研时还有些担心:农场新改水田近7万亩,种植户如此巨大的投入到秋季能不能得到较高的回报?他刚来农场几天,就听说农场水稻产量不如周边农场高。他认为客观上是土壤条件的差别,但更重要的是主观上的因素,是种植水平的差别。针对老百姓的观念旧,生产方式落后的实际,楚卫国提出,创先争优、作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活动一定要从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要紧紧围绕职工群众增产增收、脱低致富、和谐富庶等重点工作去创新,从而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农场党委将现代化大农业课题小组以种植户增产增收为主要学习实践课题,课题实践的场所设在农田里,各作业区的党员干部通过与贫困户结对子都担当起技术指导员和生产服务员。今年,名山农场党委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果更加显著,尤其是现代化大农业课题小组的学习实践活动使广大种植户直接受益,新改的水田也获得大丰收。今年,农场粮食总产达15.7万吨,人均收入达1.95万元。      今年秋季,温州知青、现任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陈笑华再一次回到名山农场。望着眼前崛起的现代化城镇,走进景观化的农田,她发出了赞叹之声。叶舒华说:“这只是发展的一小步,目前最关键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强化市场经营手段和优化整体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二三产业,让搬到城里的职工群众居有所住、居有所业、居有所乐、居有所养。我们要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改变农场目前在经济上的弱势。”楚卫国说:“农场在建设上虽然速度较快,但是还有许多地方还不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比如说城镇已经具备现代化的特征,但是城镇居民的综合素质却跟不上现代化的步伐,有些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实际能力不适合现代化大农业的需要。一座现代化的城镇可以在短时期内建设起来,但是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却需要长时间的努力。”陈笑华说:“有机会我一定会回来,这里太适合养老了,等我退休后,要回农场买楼房,我的根还要扎在北大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晓萍--万里杨帆路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