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宝安 发表于 2013-6-1 16:32:02

杜福兰-《读报》

读 报 作者天津塘沽知青杜福兰

    雪松要弯下枝桠释下雪的重负才能挺立。弯曲不是失败,而是一种弹性的生活艺术;而泰山却不却微尘,集小垒成高大。    那时的兵团连队除了电灯电话以及为数不多的电影还残留一些现代化的气息以外,其他的什么都匮乏。有一个词当时很是时髦——天高皇帝远。这个词有两层含义,一层意思是鞭长莫及,远离京畿大都市;另一层意思即为缺失文体娱乐,耳闻目睹见识的闭塞。    连队唯一的新闻消息来源——一份《人民日报》。消息新闻的时间性很强,唯一的一份报纸送达连队时间上要晚三四天,这么说吧,有时外国元首访华都已经打道回国了,我们才从纸上目睹人家访华的消息,新闻已演变成了旧事重提。尽管如此,连队唯一的那份《人民日报》还是逸出常轨地受人珍重,像“扬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骁将酷爱他的良弓;又像巴蜀的栈道,锢闭蜗居巴蜀的人们只有通过它才能窥见到外面的世界。    连队新建了大食堂,我和张家荣调到食堂工作。为了让知青们了解国家大事,排长郑稼华想出了个好主意,报纸连部看完后,咱们拿来利用知青集中就餐的机会读报,一举两得。大庭广众读报,炊事班没人敢打这个头阵,排长说,杜福兰你先试着来,慢慢适应。我欣然地接受了这份炊事班额外的任务。万事开头难,咱自知文化底子浅,但决不能因此趑趄不前。斗大的字认识不了几箩筐,字认不全就去请教身边的“老高中”,那时时兴这么一句格言:世上无难事只有肯登攀。文化是学出来的,不是怕出来的。刚开始读报时,害怕,害羞,声音小,生怕读错了惹来笑话,吃饭时大笑会有损健康。知青们总算是包容的,他们吃着饭,静静地听,仿佛进入了那个时代读书的最高境界“天上星星亮晶晶,地上篝火映天虹,大庆工人学两论,油田一片读书声”……。经过一番历练,慢慢地我读报的胆子大了,声音大了,练就了大嗓门;我还刻意纠正天津口音的齿音字,尽量像普通话靠拢,预见似的为我以后当教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炊事班的读报凿实让我受益匪浅……。    我喜欢看中央一套犹如读报加图像的《新闻联播》。看着看着有时联想起当年读报的情景,瞬间脑海里呈现出当年的图像……。                              2013年5月31日

吴卫东 发表于 2013-6-1 18:51:12

那时基层班组能看到的报纸就是“前进报”和“兵团战士报”。

宋宝安 发表于 2013-6-2 08:25:42

吴卫东 发表于 2013-6-1 18: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时基层班组能看到的报纸就是“前进报”和“兵团战士报”。

   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你刷标语,我喊口号。

杜建明 发表于 2013-6-2 23:11:45

宋宝安 发表于 2013-6-2 08:25 http://www.ms205.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你刷标语,我喊口号。

哥们说的没错和现在的报纸一样都是:形势一片大好东风继续压倒西风:lol,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我们一天天好起来帝国主义一天天灭亡;P工业又争产了,粮食又丰收了;P老百姓又住新楼了,人民的钱用不完了都没地方放,就存银行了;P美元黄金贬值了,人民币又涨了:lol

黄成兴 发表于 2013-6-9 16:57:12

杜建明 发表于 2013-6-2 23: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哥们说的没错和现在的报纸一样都是:形势一片大好东风继续压倒西风,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我们一天天好 ...

形式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杜建明 发表于 2013-6-11 02:11:48

黄成兴 发表于 2013-6-9 16: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形式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一贯的报喜不报忧,只吃补药不吃泻药的,从上到下就没有讲过真话,

宋宝安 发表于 2013-8-12 16:36:50

      一次指导员崔佐臣读报,以色(晒)列联合约(腰)旦进攻阿拉伯(百)。一句话读错仨音,典型的“念三音”。

王显庆 发表于 2013-8-21 15:48:29

宋宝安 发表于 2013-8-12 16: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次指导员崔佐臣读报,以色(晒)列联合约(腰)旦进攻阿拉伯(百)。一句话读错仨音,典型的“念三 ...

我们副连长读报:××国贵宾来访……外交部长姬鹏,飞到机场迎接!
四座哗然。日后传为笑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杜福兰-《读报》